专访纳琳威:穿越“无人区”的纳米新材料开拓者
小体量蕴藏着蓬勃生机、专注度催发出大美前景。每个细分品类都有极大的空间等待开拓,化工新材料赛道正在孕育属于中国本土企业的广阔机会。对于置身其中的企业,他们是如何借力政策的东风,坚持产品定位,深耕细分赛道,开拓市场空间?请跟随化工新材料一起,走近这些“小而美”的新材料,以及它们背后企业。
在上海,有这样一家企业,它是国家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以每年开发一到两个新产品的速度,推动着产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纳米新材料领域,一骑绝尘,与国际领先企业站在了同一条水平线上。
那么这家企业是如何进入纳米新材料赛道,又到底有着什么样成功秘诀,化工新材料有幸邀请到了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肖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家企业,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肖琳
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董事长
Q
肖董你好,纳琳威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可以为我们的读者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我们基于做无机的纳米改性,做粉体的制备,做纳米的超分散,做出各种各样的功能母粒,再通过功能母粒的添加,延伸到各个产业的这种功能性薄膜,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一些功能性材料。
纳琳威的定位是一家平台型的材料公司。与传统制造型企业每年开发一到两个新产品不同,我们从创业开始到现在,每年都在孵化一到两个新产业。我们产业跟产业之间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产业之间实际上相互联通,像一个小生态一样,各个产业之间互相推动。
公司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入到纳米新材料这个行业的?
在2014年之前,我们还在浙江的时候,主要做的是精密涂布,像是汽车、建筑的窗膜。当时我们想做一些特殊的功能窗膜,为了达到所需的性能,我们需要很多类型的功能助剂。
就当时来说,传统的功能助剂基本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于是我们接触了纳米材料,并且也开始去尝试做纳米的超分散,于是我们进入了这个纳米的粉体制备这个行业。纳米粉体它所带来的耐候性,以及耐高温等性能远远超过很多无机助剂。而它和其他助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制作时多了分散和表面包覆的步骤。
我们的核心来自于前端材料的创新,唯有前端材料做出创新,才能做根本性的创新,不然的只是一些做工艺工艺的调整,没办法形成技术壁垒,做出差异化的产品。
Q公司在张家港、南通都有相应的产业基地,可以介绍一下这些基地的概况吗?目前有哪些在建的产能,以及未来的一些方向。
2017年6月,我们在南通通州跟当地政府签署第一个项目合作,占地100亩。到了2019年8月,工厂完成了验收交付。目前我们的布局主要有:纳米粉体的制备、纳米的超分散、无机纳米湿法造粒。
2017年我们成立了南通纳科达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所孵化的项目就是TPU薄膜以及薄膜下端的应用——汽车漆面保护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PPF车衣膜。这个产业从2017年孵化再到到2022年,单纯从出货的量级来讲,我们是全球隐形车衣市场最大的制造商。
目前通州二期我们也在建设,接下来还有通州三期,我们都各有新的项目在这里落地。
我们的另外一个基地是去年4月开工的海门工厂,到今年的11月底海门工厂可以正式开幕。这个工厂以PET薄膜为载体,制作各种功能性薄膜。目前我们的目标是将海门工厂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窗膜工厂和功能性PET薄膜工厂。
公司曾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称号,那么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跟突破?研发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哪些难点?
当时我们把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等纳米粉体,跟树脂做混合再制成薄膜。把无机物做到塑料薄膜里面,还要实现高透明,在我们之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为了验证粉体的分散性,我们购买了清晰度仪。因为在大量的测试和数据验证之后,我们发现纳米材料在树脂里,它的分散性与清晰度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当时要把这些无机粉体做到塑料里面,既要实现高透明,还要实现低雾度。
我们希望通过纳米材料的改性,既能够让光大量的透过,还能屏蔽红外线和紫外线屏蔽,同时还具有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但是必须要保持高清晰。举个例子,比如汽车的前挡,没有足够的清晰度会影响驾驶视线,会让人感觉视觉疲劳,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我们会用一些小分子的树脂在这个纳米颗粒上做表面包覆,但是当PET在加工的时候,这些小分子树脂遇到高温很容易分解,进而又使刚分散好的纳米颗粒重新团聚在一起,不但实现不了我们想要的功能,而且还会干扰过滤系统,导致堵塞。最终的结果就是雾蒙蒙的一片。
为了做好这个产业,我们设计了一个小型的中试,通过不断的试错和验证,最终我们的PET纳米陶瓷膜,终于在2015年实现了量产,到2016年,稳定性也得到了客户的完全认可。
当时我们申请2019年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的时候,条件非常严苛。它包含重要两个指标,第一是要“查新”,你的技术必须国际领先;第二,基于你的技术,需要达到1亿以上的营收。两个都是硬性指标。
可以说我们当时是在穿越无人区,真正把这个产业从0到1给做起来了,并且直到今天,实现了产业化同时还能得到市场的持续的认可。
Q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一般是3-6个月,那么公司是如何选择开发下一个产品的?
我们做产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我们做这个项目,是否可以解决这个行业的核心痛点?因为我们认为解决痛点的转化效率最高的,而且也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第二、我们是否可以突破这个行业的一个核心瓶颈?在进入行业之前,这个行业可能已经发展了20年、30年,进入了瓶颈期。整个行业的竞争也出现了白热化。那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外来者跨界。要么在材料上,要么在工艺上,要么在装备上做一个全新的突破。打破行业的现有的瓶颈,这样的有可能带领整个行业进入到一个新的蓝海。
第三、我们是否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需求?本来下游没有接触到新材料的时候,他不觉得有这个需求。但是一旦你把新材料做出来,为他们做一个正确的引导,可以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创造一个全新的需求。
第四、我们需要一些核心的资源。当我们有具备两到三个行业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方向,具备三到四个我们就会将其作为公司新的发展引擎。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看我们所做的事是否能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价值。
目前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如何?
我们以车衣膜为例,它在2006年时进入中国,一直到2016年,整体的新车装配率才1‰。到了2017年,我们开始布局隐形车衣。当时我们认为,这个行业未来三年装配率将翻10倍,未来五年将翻50倍。
后来的事实也是如此,到了2019年,装配率达到了1.5%,翻了15倍。在2021年年底,装贴率达到了6.5%,翻了65倍。甚至比我们当时的预期还要更好。
在2018年,当我们的产品还没有完善的时候,我们就去推动国家汽车漆面保护膜的行业标准,我们成为了行业标准的发起人、起草单位和承办单位。
在市场格局还未成型的时候,我们为什么愿意做这么多事情,愿意耗着那么多人跟我们一起干,同时还推动建立这样一个行业标准?因为我们对这个市场未来有着清晰的预判。这种笃定来自于我们在前端的深耕。当你这些事情都做好了,你的市场占有率自然就摆在那里,我们目前的隐形车衣,单单从出货量的口径占到整个行业的30%。
所以说,目前的占有率和我们前期所做的深耕是分不开的。
纳米新材料这个行业目前国内外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对于这个行业,我们国家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因为整个纳米材料行业,从起步到实际应用,也就才二三十年。
我们跟全球基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且我们中国在下游的应用上,不管是深度还是广度,都领先于全球。
北京国化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ACMI)为专业从事化工新材料产业研究的行业服务机构,最初来源于2008年成立的中国硅材料信息研究中心,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代管的全国性行业组织。ACMI面向社会提供客观可信的行业研究成果,发布行业报告、白皮书及其公共信息。
报告订阅方式
联系人:李女士:18868117650 盛女士:15901492562 王先生:18971472367
【化工新材料】往期推荐>>
·ACMI·
新媒体矩阵Media Matrix